主跨3330m意大利墨西拿海峽大橋--世界最大跨徑懸索橋
墨西拿(Messina)海峽:地中海的一個海峽。在西西里島和意大利之間,連接第勒尼安(Tyrrhenian)海和愛奧尼亞海的海上通道;建造墨西拿海峽大橋這類工程有許多困難,這不僅是因為它的規模,更主要的是因為墨西拿海峽的地質特點。西西里和卡拉布里亞這兩處地方的海岸呈上升趨勢,興建大橋的卡拉布里亞海岸地區的上升速度是每年2毫米,而西西里海岸則是每年0.5 毫米。。非洲板塊和歐亞板塊的碰撞以每年大約1厘米的速度把西西里向西北推,把卡拉布里亞向東北推。結果是就在墨西拿海峽的水下有一個活動地震斷層通過。這一斷層在1908年引發了災難性的地震,毀滅了墨西拿和卡拉布里亞市。
2005年10月13日意大利議會批準了貝盧斯科尼政府和意大利建筑商Impregilo之間的一項大橋建筑合同。如果大橋建成它將是世界最大的單拱懸索橋,單拱跨度3330米, 并將超越日本明石海峽大橋成為世界最長的懸索橋。工程于2011年完成設計,計劃2012年開工,工程造價預計將達到大橋預計花費117億美金。
業主單位: Consorzio Ponte Stretto di Messina
合同期間: 2004-2005
數據匯總: 橋梁形式: 單跨懸索橋
全 長: 3,666m
主 跨: 3,330m
塔 高: 382.6m (由海平面計起)
橋 面 寬: 61.8m (公路鐵路兩用)
通航凈空: 600m (W)×60m(H)
墨西拿海峽大橋橋身長3690m,加上兩端引橋,總長度為5070m。該橋主跨3,300m,建成后將超越目前世界第一大懸索橋―日本明石海峽大橋(主跨1,991m)成為世界最長的懸索橋。大橋建成后,每小時汽車通行4500輛,火車日通行量可達200列。
墨西拿海峽大橋采用三箱流線型截面,其中2箱供機動車通行,1箱供火車通行。公路橋部分為單向3車道(2條行車道+1條緊急通行道),鐵路橋部分鋪設雙軌,并在兩側分別設有人行道。大橋結構中采用的流線型截面具有理想的氣動性能。另一方面,由于橋址位于地震活動頻繁區,因此必須進行相應的抗震設計研究以確保橋梁的抗震穩定性。橋梁設計考慮了2000年回歸周期地震影響,地震發生只會造成小的破壞。橋板包含液壓減震器吸收地震沖擊。
索塔設計采用鋼結構,按照框架結構布置,設有三道連接橫梁。索塔高達382.6m,塔肢布置在兩個圓形基礎的地下墻內,基礎由混凝土箱梁連接。